冷酷的心-01-森林裡的小精靈
(德國〕豪夫
凡是路過施瓦本的人,不要忘了到黑森林去玩玩,倒不是為了看樹木———儘管那兒有許許多多參天的樅樹,綿綿不絕地矗立著,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夠見得到的———而是為了看看森林裡的人,他們明顯與附近的居民不同。他們比普通人高大,肩膀寬闊,肢體粗壯,好像每天早晨從 裏流出的清爽的空氣,從幼年時代起就使他們能更自由地呼吸,使他們有更明亮的眼睛,更堅強、粗野的氣質,這是河谷居民與平原居民所不同的。他們不但在舉止和體格上和森林以外的居民有極大的不同,在習慣和服飾上也是如此。巴敦黑森林的居民衣服穿得最華麗。
男人都留著鬍子, 讓它自然地長在下巴周圍。他們穿黑緊身衣,肥大的、密鑲著褶邊的褲子,紅長襪,戴一頂寬簷尖頂帽, 樣子十分古怪。但也很有氣派, 令人肅然起敬。那兒的人通常從事玻璃生產,也製造鐘錶,然後運到各地去賣。
森林的那一邊住有一部分同族人,但由於工作不同,他們的風俗習慣也就與玻璃匠不一樣。他們是販賣木材的,把樅樹砍下來編成木筏,經納哥爾河放入尼卡河,由尼卡河上游到萊茵河,再沿萊茵河而下,一直到達荷蘭。沿海的居民很熟悉黑森林居民和他們的木筏。他們在沿河每一個城市都停留些時候,驕傲地等待著,看有沒有人來買他們的木頭和木板。他們把那些最結實最長最寬的木頭高價賣給荷蘭佬造船。這些人已習慣了粗野的流浪生活,喜歡的是坐在木筏上漂流而下,悲哀的是沿著河岸上行而返。他們的服裝與住在黑森林那一邊的玻璃匠的服裝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上身穿黑麻布緊身衣,胸膛上拴著一條手掌寬的綠背帶,下身穿黑皮褲,褲兜裏露出一根黃銅尺,好像勳章一樣。但讓他們感到驕傲和愉快的是他們的靴子, 因為這種靴子恐怕比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所時興的靴子都要高,它可以拉過膝蓋,駕木筏的人們穿著它在三尺深的水裏走來走去,也不會弄濕腳。
不久以前,黑森林的居民還相信森林裡有精靈存在,最近才拋棄了這種愚蠢的迷信。但奇怪的是,傳說中住在黑森林裡的精靈,也是穿著這種不同的衣服,也各有區別的。人們都說那個只有三尺半高的善良小精靈———小玻璃人出現時,總是戴著一頂寬簷尖頂帽,穿著緊身衣、肥褲子和紅長襪;但是出沒於森林那一邊的荷蘭人米謝爾,聽說卻是一個闊肩膀、穿木客服裝的丈八金剛。許多自稱見過他的人都肯定地說:做他那雙靴子要用很多牛皮,他們簡直根本買不起這麼多牛。「真大,一個普通人站進去可以齊著脖子。」 他們說,自認為沒有誇大其辭。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黑森林青年與這兩個森林精靈發生過一段奇異的故事,現在我來講講這個故事。
黑森林裡有一個寡婦,巴巴拉·蒙克太太, 她丈夫在世時是個燒炭工。丈夫死後,她慢慢教她十六歲的孩子也燒起炭來。年輕的彼得·蒙克是個聰明的小夥子,由於除了跟著父親燒炭外什麼也沒有見過,便也甘於每星期天坐在冒煙的炭窯旁邊,或是進城去賣炭,渾身上下被煤煙熏得烏黑,令人一見就作嘔。然而一個燒炭的人是有許多時間來想想自己和別人的。每當彼得·蒙克坐在自己的炭窯邊時,四面陰暗的樹木和森林裡鴉雀無聲,就不免使他傷感, 總想大哭一場。他覺得很悲哀,但不明白原因在哪裏。後來他發覺使他痛苦的原來是他的社會地位。「一個污黑的、寂寞的燒炭人!」 他自言自語地說,「這真是一種悲慘的生活。玻
璃匠、鐘錶匠,甚至星期天晚上的樂工都比我強,他們多麼體面!而當我打扮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穿著父親過節時穿的銀紐緊身衣和嶄新的紅長襪出現時,在我後面跟著來的人就會猜想:
這個高高的小夥子會是誰呀?並稱讚我的長襪和矯健的步伐———唉,可是,假如他走上前去回過頭來看看,他肯定會說:哦,原來是燒炭的彼得·蒙克。」
森林那一邊的木商也是他嫉妒的對象。有時,這些森林巨人穿著漂亮的衣服到這邊來,身上的紐子、扣子、鏈子總有五十鎊銀子重。他們叉開兩條腿, 傲氣十足地看人跳舞, 用荷蘭話罵人,像荷蘭的闊佬那樣用一碼長的科隆煙袋抽著煙———,在彼得·蒙克心目中,這樣的木商就是一個幸福人的最完美形象。
這些幸福的人伸手到衣袋裏掏出整把的大銀元來賭博,一擲就是六個巴成,一輸就是五個古爾敦,一贏又是十個古爾敦,他見到這種情形簡直就要發瘋,懷著一肚子的哀愁,悄然回轉自己的茅舍裏去了。他曾在許多個節日的晚上,看見這個或那個「木材大老闆」 一次賭輸的錢,比他那可憐的父親蒙克一年掙的還要多。
特別是有三個這樣的人,他不知道應該羨慕哪一個才好。這三個人中有一位是一個粗壯的大漢,臉龐呈紫紅色,是附近最有錢的人,大家叫他胖子埃澤希爾。他每年都帶著建築木材到阿姆斯特丹去兩次,而且很走運,每次賣出的價錢都會比別人高得多,回家時別人都得步行,而他卻可以堂堂皇皇地坐著船回來。另一個是全森林裡最高最瘦的人, 大家都叫他大個子什盧克。蒙克羨慕他是由於他的膽量特別大。他敢於和最體面的人抗爭;雖然酒館裏的人坐得那麼擠,他占的地方比四個頭號大胖子占的還要多,因為他不是把兩胳膊肘支在桌子上, 就是把一條長腿蹺到凳子上;沒有人敢反對他,因為他有數不清的錢。第三個是一位英俊
的青年,是全森林裡最會跳舞的人,因此得了「舞廳之王」 的名稱。他原本是一個窮光蛋, 曾經當過木商的僕人,後來突然發了橫財。有人說他在一株古老的樅樹下找到滿滿一壇錢,也有人說他拿木商有時用來叉魚的叉子,在丙根附近的萊茵河中撈起一大包金子;那兒本來就埋藏著偉大的尼伯龍根的財寶,他撈起的就是其中的一包。總之,他突然發了財,從此便像王子一樣受到老少的尊敬。
彼得·蒙克獨自坐在樅樹林裏的時候, 時常想起這三個人。
的確,他們三個人都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就是貪得無厭,對債戶和窮人們冷酷無情,這使他們受到當地人的憎恨,因為黑森林人是一些心地善良的人民。可是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想像得到, 人們雖然恨他們貪心,但也羨慕他們有錢;因為誰能像他們那樣揮金如土呀?他們的錢好像是從樅樹上搖下來的!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彼得有一天特別憂鬱地對自己說道。
因為前一天是一個節日,大家都在酒館裏聚會。「如果我不能立刻發達起來,乾脆一死了事吧。唉,我只要能像胖子埃澤希爾那樣體面,或像大個子什盧克那樣有膽量, 或像舞廳之王那樣有名望,有大銀元而不是小銅板常給樂工就好了!這小子到底是從哪兒得來的錢呀?」 他把每一種弄錢的方法都想了一番,但沒有一種中他的意。最後他想起, 據說古時候有人藉助荷蘭人米謝爾和小玻璃人之力發了財;他父親在世的時候,經常有一些窮人來拜
訪他,來後就滔滔不絕地談論有錢的人, 談論他們是怎樣發財的,其中往往有小玻璃人這一角色。是的, 他好好回想了一下,幾乎把那首詩都想起來了。原來誰要想把小玻璃人請出來的話,就必須在森林中部長滿樅樹的小丘上念一首詩。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是:
寶藏家呀,在這綠色的樅樹林,你已經有了好幾百歲的年齡。
土地皆你有,若有樅樹在其間———但是,儘管他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下面的句子來了。他時時這樣想:他是不是應當去問問哪一個老年人,那個口訣是怎麼說的?但他有些不好意思透露他的心事,結果總是沒有問。他還覺得,關於小玻璃人的傳說一定沒有廣泛傳播開來,知道這口訣的也只是少數幾個人,因為森林裡有錢的人並不多,而且———他父親和其他的窮人們為什麼不去碰碰運氣呢?最後有一次,他引導他母親談起小玻璃人來。母親講了一些給他聽,但都是他早已聽說過的。關於那個口訣,她也只知道前面幾句。最後她告訴他說,只有在星期天十一點到下午兩點之間生下來的人,小精靈才肯同他會面。假如蒙克知道那個口訣的話,他肯定是具有見到小玻璃人的條件的,因為他出生於星期天中午十二點鐘。
燒炭的彼得·蒙克聽說是這樣,馬上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同時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巴不得立刻就去試一試才好。
他覺得,他已經知道口訣的一部分,又是在星期天生的,這就足夠了,小玻璃人一定會見他的。於是有一天,他賣完了炭, 就不再燒窯了;他穿上父親的禮服和嶄新的紅長襪,戴上禮拜天才戴的帽子,拿起他那根五尺長的烏荊木拐杖,向母親告別:「我得進城到衙門裏去一趟,因為不久就要徵兵了,我再去對地方官說一下,您是個寡婦,我是您的獨子。」 母親很贊成他的這個決定。